精益生产:何謂工序分析
何谓工序分析
工序分析是指将基础物料加工成成品过程中的所有作业进行分解,并对每个加工步骤的作业性质、顺序、使用的设备和消耗的时间进行定义,从而有效利用人力和设备,保证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加工出产品。是对每一阶段作业内容进行观察、调查,甚至分解,将作业内容和顺序绘制成有特殊标记的图表,然后进行评价,以寻求工序综合性、根本性改善的。
在作业的研究中,首先必须进行的就是工序分析。通过工序分析调查原材料从被加工到变为成品的过程,制订产品工序分析表。工序分析可以分为加工、搬运、检查、停滞4个部分。
(1)加工
指组装或分解数种零件以及使原材料变形、变质的程序。
(2)搬运
指使物体移动,大致可分为机械搬运和人工搬运。
(3)检查
用测定仪器等与基准进行比较,大致可分为数量的检查和质量的检查。
(4)停滞
是指原材料和零部件没有经过加工、搬运和检查就被一直放置的状态。大致可分为停滞(各道工序间的临时等待)和储藏(被指定保存)。缩短停滞期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
通过工序分析,就可以明确工作场所的实际情况。比如,把本来应该一次就能完成搬运的物品分为好几个地方装卸,反复进行搬运时,通过分析,就能够清楚地发现浪费,有利于布局设计和减少搬运(次数和距离)。
通过前道工序提供的数量和后道工序领取的数量的差把握生产量,就能知晓半成品的数量和半成品存放的时间,有利于减少半成品的数量。把上述分析的4道工序分别附上时间,就会清楚不能产生附加价值的工序所占的比例,就容易锁定作为问题工序要改善的目标了。
工序分析的目的
1)明确加工工序的顺序(编制工序流程图)。
2)明确加工(成品规格及质量特征)。
3)按工序单元进行改进(提高劳动效率)。
4)动作研究,改进的基础资料(选择进一步改进的重点)。
5)生产流水线设计的基础资料(工序编排、布置机台,人员调配)。
6)工序管理的基础资料(工时数计划、交货日期安排)。
7)作业工人或外加工的作业标准指导书。
工序分析的用途
1)达到较高的生产效率。
由于整个产品制造过程分析成多个不同工序,因而可以根据工人的不同技能,分配适合的工序,以提高生产效率。
2)促进机器和工人的专业化。
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可以使用具备高生产能力的特种机械,生产高品质的产品。
3)协助平衡生产线。
生产线的平衡是指在整个制作流程中,每个工序之间的工人分配应力求在人数、技术、速度、产量各方面保持均衡,不会出现频颈。
4)改进工人的技术。
当工人长期和连续不断的重复操作,会带来熟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