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班组长改善班组生产品质管理的七个步骤

质量是一个不断改进提升的过程,因而一名最好的班组长要全力以赴改进班组生产质量。改进班组生产质量可以分为七个步骤

一、班组目前生产质量现状

调查现状调查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调查统计或分析手段,找到主要问题。换言之,现状调查就是掌握必要的材料和数据,发现问题的关键和主攻方向,同时也为确定目标值打下基础。

二、对发生质量问题原因的分析

通过现场调查找到主要问题之后,就可根据因果关系群策群力寻找原因,在以产品质量问题为对象的分析中,一般可按人、机、物、法、环五大因素进行分析,也可以从技术、管理、外界影响等方面去分析,但不能生搬硬套。总之,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采用工具方面,若因果关系明确,脉络清楚,没有横向和错综复杂的关系时,可用因果图。多种因素相互纠缠时,则用关联图。系统图和因果图具有同等功能,也可用矩阵图进行分析。

原因分析的最后结果,必须找到主要原因,一般是35个。确定主要原因时,可用排列图、矩阵图等。

原因分析必须进行到能采用对策措施为止,例如,人员因素中“不负责任”仅分析到“责任心不强”还不够,还应分析“为什么责任心不强?”是考核不严?还是思想被动?还是分配不合理?还是家庭问题?

三、确定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

确定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对初步确定的主要原因进行验证和进一步筛选,其目的可避免无效劳动,进一步缩小包围圈,以便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确定主要原因的常见办法有

1、排列图,抓关键的少数;

2、实验验证法,通过小范围的实践或观察来验证主要原因;

3、投票法;

4、专家投票法;

5、技术分析法等。

经过验证,主因一般要比原因分析后的主因更少、更精确,确定后应用方框或是黑三角等标记。值得指出的是,经过实验验证和分析得出的结论要比投票法更具说服力。

四、制定改进质量的对策

原因确认后,要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制定对策可以通过5W1H来进行

1、Why——为什么干这件事?(目的);

2、What——怎么回事?(对象);

3、Where——在什么地方执行?(地点);

4、When——什么时间执行?什么时间完成?(时间);

5、Who——由谁执行?(人员);

6、How——怎样执行?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对策制定完成后,接下来就是决策实施。实施对策是对措施的细化和具体化,由计划到实施需要做很多细致的工作,需要落到实处。

五、检查质量改进的效果

这是有效地检查政策和决策正确性的。分析质量改进正确与否,对策有效与否,实施得力与否,在这里得到检验。

检查时要注意检查项目应与目标值相一致,针对活动的目标进行检查,有的小组的目标值是提高产品合格率,但检查的却是用户的满意度,这显然是错误的。能用计量值、计数值测定的,要以数据为依据,不能用数据表示的要用事实说话。在完成任务值等比后,在其他方面有效果的也可展示,如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学术成就、销售情况、各种荣誉和新闻报道等。在对比上,要前后呼应,例如,开始时用排列图找主要问题,这时再用排列图对比,看主要问题是否已降到次要问题。计算质量改进的经济效益不能只计收入不计支出。有关经济效益的结论,要由财务部门认证和签字;有关技术性目标,应由技术部门确认;质量指标则由质量部门出示证明。如果经检查,活动成果未到达预定目标值,这也是允许的。小组应进一步分析原因,或从现状调查开始,进行新的一轮质量改进工作。

六、巩固质量改进的措施

如果质量改进的措施得力,决策正确,那么班组的质量会有一个大的提升和改观。但是这样的结果不是最终的,因为质量改进和坚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停滞,所以质量有了一定的改善时要采取巩固的措施,保持生产质量的稳定性。班组长要学会总结,把成功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措施巩固下来,把有效的能防止问题再发生的措施纳入有关文件、制度或技术标准之中,对那些一次性有效的临时措施,则予以舍弃。

七、对没有解决问题的处理

改进班组生产质量是连续进行的,“质量改进是永恒的主题”,不是一蹴而就,改进之后就不用再管了,而是需要长期地进行,才能真正保证质量的可靠性。因为班组生产天天进行,任何改进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总还存在不足之处。找出不足之处,才能进一步改进。同时,老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出现了,这个问题解决了,还有那个问题等待解决。所以,改进班组生产质量活动是没有止境的,要持续不断地改进质量、提升质量,以保证质量。

► 鉴于服务项目可能差异 为避免误解 请联系我们 以获取最新的报价信息

我们的优势:

  • 快速回应,便捷沟通;
  • 丰富经验,灵活处理;
  • 全面完善的管理系统;
  • 全球网点,高性价比。

资质证书(部分):

HQ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