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来袭,谨防贝类毒素中毒

赤潮来袭,谨防贝类毒素中毒

HQTS汉斯曼集团 2018-07-03 16:11:05 #161

近期,根据福建省赤潮灾害监视监测网报告,福建连江和石狮海域发生两起有毒赤潮。厦门市疾控中心提醒,赤潮高发期为确保食品安全,广大市民应提高警惕,尽量避免购买来自赤潮地区的贝类等海产品。去年6月14日,农业部办公厅为加强贝类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印发《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强贝类质量安全监管的紧急通知》(农办渔〔2017〕39号),要求加强对贝类毒素的检测力度。

1、贝类毒素的形成

贝类毒素属于海洋天然有机化合物,它的形成与海洋中有毒素藻类赤潮密切相关。这些藻类是贝类的食物,经过生物积累和放大转化为有机毒素。

图为海洋赤潮藻类毒素

2、贝类毒素的分类

贝类毒素依据中毒症状分为麻痹性贝类毒素(PSP)、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神经性贝类毒素(NSP)、失忆性贝类毒素四类(ASP)。据孙烨发布的《2011-2014年深圳市贝类产品生物毒素污染状况调查》,我市贝类水产品连续四年未发现神经性贝类毒素和失忆性贝类毒素的风险样品,个别样品被检出含有在麻痹性贝类毒素和腹泻性贝类毒素。

下面小编就重点跟大家普及一下麻痹性贝类毒素和腹泻性贝类毒素。

3、麻痹性贝类毒素

(1)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由来

麻痹性贝类毒素因人食用了含这种毒素的贝类后会引起以外周神经肌肉系统麻痹为初始症状的中毒效应而得名,是目前世界分布最广、发生频率最高的一种贝类毒素。它是由石房蛤毒素及其衍生物组成的一种赤潮生物毒素。

(2)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常见生物及危害

目前已经分离出20多种麻痹性贝类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最常见的生物是蛤和贻贝。偶尔也出现于布氏海菊蛤、扇贝和牡蛎。

在所有的贝类食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是对人体健康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其为一类神经肌肉麻痹剂,对人体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阻断细胞钠离子通道,造成神经系统传输障碍而产生麻痹作用,症状包括四肢肌肉麻痹、头疼恶心、发烧、皮疹等,严重的会导致呼吸停止。由于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强毒性,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风险。

4、腹泻性贝类毒素

(1)腹泻性贝类毒素的由来

腹泻性贝类毒素是由有毒赤潮藻类鳍藻属和原甲藻属的一些种类产生的脂溶性多环醚类生物活性物质,因被人食用后产生以腹泻为特征的中毒效应而得名,一般的烹调加热不能使其破坏。

(2)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危害

腹泻性贝类毒素中毒症状主要有腹泻、呕吐、恶心、腹痛和头痛,发病时间可在食后30分钟到14小时不等,一般在48小时内恢复健康。腹泻性贝类毒素通常只引起轻微的胃肠疾病,症状也会较快小时,没有强烈的急性毒性,但大田软海绵酸(腹泻性贝类毒素的一种)是强烈的致癌因子,能够诱导蛋白质的超磷酸化作用和增生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的形成。

为了方便大家记住重点,小编特制作了**供大家学习。

参考文献:

孙烨, 刘威,郑剑,等. 2011—2014年深圳市贝类产品生物毒素污染状况调查[J].癌变畸变突变, 2016,28(2):149-150.

刘智勇, 计融. 麻痹性贝类毒素研究进展(综述)[J]. 中国热带医学, 2006, 6(2):340-344.

郝林华. 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研究概况[J]. 渔业科学进展, 1998(1):97-103.

我们的优势:

  • 快速回应,便捷沟通;
  • 丰富经验,灵活处理;
  • 全面完善的管理系统;
  • 全球网点,高性价比。


trans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