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4272—2021《羽绒服装》新国标关注重点及羽绒服装选购指南

GB/T 14272—2021《羽绒服装》新国标关注重点及羽绒服装选购指南

GB/T 14272—2021《羽绒服装》于2021年3月9日发布,2022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随着实施后第一个冬天的来临,新国标备受关注。
 

与2011版国标相比,新国标在羽绒品质要求、羽绒种类标注、成衣防钻绒性的测试与评价、烷基酚(AP)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nEO)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完善和提升。
 

1.“含绒量”修改为“绒子含量”。
含绒量和绒子含量均为羽绒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含绒量指绒子和绒丝在羽毛羽绒中的质量百分比;绒子含量是指羽绒羽毛中绒子所占的质量百分比。
标注绒子含量能更直观地表征羽绒品质的高低,同时也与国际市场接轨。
 

2.羽绒种类区分。
羽绒的种类只需区分鸭、鹅,可不再区分颜色(灰或白)。
总体而言,羽绒的品质并不在于颜色,而在于绒毛内部结构空间和羽绒纤维的细度等。
 

3.防钻绒性评价。
防钻绒性的评价方法由原标准的织物绒包摩擦法修改为成衣转箱法,从整体上对成品的防钻绒性作出评价,更符合消费者的实际穿着体验。
 4.增加生态安全指标。
针对羽绒填充物,新增烷基酚(AP)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nEO)的考核要求,与国外生态纺织品相关标准接轨,顺应了行业可持续发展和消费者绿色健康消费的需求。
 

新标准的发布实施将对整个羽绒服装行业及其上、下游相关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对进一步提高羽绒服装品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有力的支撑。
 

新国标实施后,在选购羽绒服装时,消费者可以采用“一看、二摸、三闻”的方式: 

“一看”——看羽绒服上的合格证和水洗标签 

1.看合格证上的执行标准。
执行标准为GB/T 14272—2021《羽绒服装》的产品,羽绒服的整体质量水平较执行2011版国标的产品,在羽绒品质、防钻绒性、羽绒的环保性能等方面会有显著提升。
 

2.看羽绒种类。
目前羽绒服中羽绒填充物的种类有两种,鹅绒和鸭绒;鹅的养殖期一般较鸭长,以素食为主,鹅绒的气味通常要比鸭绒淡,且鹅的养殖数量大约为鸭养殖数量的15%,鹅绒的产量远低于鸭绒;相同绒子含量的羽绒,鹅绒价格通常是鸭绒价格的1.8倍,所以鹅绒一般用于中**羽绒服装产品。
 

3.看绒子含量。
目前市场上羽绒服常见的绒子含量为90%、80%和50%。
绒子含量越高,羽绒手感越柔软,蓬松度通常越高,在同等条件下其保暖性越好。
 

4.看合格证或水洗标签上注明的充绒量。
羽绒服的充绒量对羽绒服的保暖性有显著影响,充绒量100g及以下的羽绒服通常适用于0℃以上的温度穿着,充绒量140g左右的羽绒服通常适用于-5℃以上的温度穿着,充绒量180g左右的羽绒服通常适用于-10℃以上的温度穿着,充绒量200g左右的羽绒服通常适用于-20℃以上的温度穿着,另外,羽绒服的保暖性还与面料防风性、服装款式、长短等有关,具体需根据成衣保暖性测试结果确定羽绒服适合穿着的温度。

“二摸”——用手按、捏、揉、掂羽绒服 

1.用手按压羽绒服。
将羽绒服铺平,让其自然恢复三分钟,再用手按压羽绒服,随即将手松开,看羽绒服是否能很快回弹,恢复至初始的蓬松状态。
按压羽绒服后回弹至初始状态的时间越短,说明所填充羽绒的蓬松度越高,其保暖性越好。

2.用手摸捏羽绒服表面。
用手摸捏羽绒服,感受其柔软程度。
绒子含量越高,羽绒的手感越柔软。
绒子含量越低,羽毛含量越高,羽茎(俗称毛杆)带来的手感越粗糙。
 

3.用手揉。
用双手搓揉羽绒的面料和绗缝线处,如有羽毛绒钻出,则羽绒服的防钻绒性不佳。
 

4.用手掂羽绒服重量。
用手掂一掂羽绒服的重量,同时观察其体积大小。
重量越轻,体积越大,表明羽绒服穿上后体感越轻便。
 

“三闻”——用鼻子闻羽绒服气味 

用鼻子接近羽绒服深呼吸数次,看看是否能嗅到异味或臭味,无异味、无臭味者**。
如有明显气味,则不宜选购。
    转自 国家标准委

我们的优势:

  • 快速回应,便捷沟通;
  • 丰富经验,灵活处理;
  • 全面完善的管理系统;
  • 全球网点,高性价比。


trans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