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了,你的衣服掉色与这个指标(色牢度)有关!

大家都知道,棉花是白色的,蚕丝是白色的,涤纶等聚酯纤维也是白色或者浅色的,但是由这些纤维做成的衣服却是花花绿绿,这就需要染料把白色纤维进行上色。

但是怎么来判断我们做成的衣服掉不掉色呢?

国家早就出台了相应的标准GB18401 2010,里面有专门针对服装掉色的规定。

其中有个名词叫做: 染色牢度(简称色牢度),是指染色织物在使用或加工过程中,经受外部因素(挤压、摩擦、水洗、雨淋、曝晒、光照、海水浸渍、唾液浸渍、水渍、汗渍等等)作用下的退色程度,是织物的一项重要指标。

色牢度 (Color fastness)又称染色牢度、染色坚牢度。 是指纺织品的颜色对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各种作用的 抵抗力 。

上图表格是GB18401 2010里的详细内容,它把服装品质划分为A、B、C三类,每一类都规定了相应的色牢度等级。

国家把色牢度划分为5个等级,5级为色牢度最好的产品,3级以下为不合格产品。

那么,怎么鉴别衣服的色牢度呢?

这就用到了这个东西 灰卡,根据可辨的色差分为五个牢度等级,即5、4、3、2、1,上图仅仅展示了其中的一半。在两个等级中间再补充半级,即4 5、3 4、2 3、1 2,就扩大成为五级九挡灰卡。每对第一组成均是中性灰色,其中色牢度等级5的第二组成与第一组成相一致,其他各对的第二组成依次变浅,色差逐级增大,各级观感色差均经过色度确定。

它是怎么使用的呢?将织物原样与测试后的试样各一块并列置于同一平面,按同一方向紧靠,灰卡也靠近置于同一平面,背景应是中性灰色,近似灰卡1级和2级之间。如需避免背衬对织物外观的影响,可用原布两层或多层垫于原样与测试样下面,用北光照射,或用600lx及以上等效光源。入射光与织物表面成45°,观察方向大致垂直于织物表面,用灰色卡的级差来评定织物原样与测试后的试样之间的色差。当原样与测试后的试样之间的色差相当于灰卡某级所具有的色差时,牢度级别就是灰卡所标定的级别。(这里的意思是拿你的原始试样和经过处理过的试样对比,比如 你做汗渍色牢度测试,你就拿原始的服装和浸泡过汗渍液的服装做对比,它俩的色差和灰卡中的某个等级的色差差不多,那么它的色牢度就属于这个等级。即:用你实验的对比结果去对比标准样的对比结果。

由于是肉眼观察,所以难免有误差,比如一件衣物,一个人可能看的是3 4之间的色牢度等级,另一个人看的是4色牢度等级,这时候就需要多个人进行评判,然后取一个大多数人认为的数值。

当然,进行这项工作的都是有多年服装检测经验的专业工作人员来完成的。现在已经有某些先进仪器替代人工了。

举个例子:测一件衣物的汗渍色牢度。

   首先需要将试样与标准贴衬织物缝合在一起。就是拿一块你要测试的衣服剪成规定大小的试样,然后和国家规定的贴衬织物(这个不是随便一块白布就可以,需要专门购买。)缝合一起,为什么这里要增加贴衬织物。你可以理解为算是一个空白样本,为了避免接下来步骤中的汗渍液对衣服造成的额外影响。

放在汗渍液中处理后,夹在耐汗渍色牢度仪上,放于烘箱中恒温,然后干燥,用灰卡进行评级,得到测试结果。不同的测试方法有不同的汗渍液配比、不同的试样大小、不同的的测试温度和时间。

为了避免光线对肉眼判别的影响,要在这种标准光源下对比。

可以看到,色牢度的测试有多个方面,耐水、汗液、酸、碱。这些都是模仿衣服在日常使用中的多个场景。需要注意的是A类标准增加了一个唾液色牢度。 婴幼儿服装的标准必须符合A类要求,而婴幼儿容易把口水落在衣服上。想必这也是增加这一项检测的原因。

衣服掉色比较正常,但是也要有一个合理的区间,基本上出厂合格的衣服色牢度在3以上。日常生活中,牛仔类服装应该是掉色的重灾区,如果你感觉你的服装掉色严重,那么它有可能是色牢度没有达标的产品哦。

#衣服 掉色 检测#

我们的优势:

  • 快速回应,便捷沟通;
  • 丰富经验,灵活处理;
  • 全面完善的管理系统;
  • 全球网点,高性价比。


trans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