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管理:两种质量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摘要】: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管理是被广泛认可的两种质量管理模式,它们各有优势。如果我们能够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就能在管理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果。本文比较分析了两种模式的不同点,探讨了它们结合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精益生产 ;六西格玛管理


一、六西格玛管理概述

上世纪80年代,摩托罗拉提出了六西格玛管理的概念。之后,通用电气公司在90年代中后期实施了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今,六西格玛已经成为一种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工具。六西格玛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不断改进来满足客户和企业的双重需求,同时降低业务风险。它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为客户、员工、所有者、股东和整个公司创造价值和经济效益的目标。

二、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的对比分析

(一)改善目标的不同

六西格玛是用来衡量业务流程能力的指标,它是一种战略流程改进和新产品组织的系统方法。通过科学的统计方法,可以显著降低缺陷率。六西格玛的目标是减少质量波动、提高工艺能力和降低缺陷率,从而显著降低客户感知的缺陷率。在精益生产中,我们要建立一个连续的工作流程,并最终消除过程中的所有浪费。

(二)采用方法

六西格玛管理采用DMAIC模型解决问题,该模型将质量改进分为几个步骤并逐步实现。与此不同的是,精益生产更注重员工的作用。当现场出现问题时,员工有权停止生产并立即处理问题,因此对员工的操作技能和现场问题解决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三)项目选择

六西格玛主要是解决重大质量问题的,是以战略为导向的项目。六西格玛项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解决战略实施的关键问题;解决目标扩展中的问题;解决统计数据中的异常值。相比之下,精益生产更注重价值流,旨在减少浪费。它主要关注效率、周期、设备利用率、增值效率和资金效率等方面,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四)项目周期

六西格玛的项目通常持续2 6个月,主要解决重大质量问题,是一个以战略为导向的项目。相比之下,精益生产更注重在现场扎根并迅速取得成效,项目周期相对较短,一般在一周至三个月内实现,主要依赖于项目的复杂程度。精益生产的改进计划由经验丰富的精益大师提出,相对于企业人员的学习周期和强度,它较少。现场员工的主要任务是实施改进计划。

三、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整合的途径

将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管理相结合形成精益六西格玛是可行的。具体方式如下:

1、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管理都是不断追求完美的典范,因此它们可以结合起来。

2、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管理与TQM密切相关,都以客户价值为根本出发点,基于过程的管理,提供了整合的基础。

3、从提高客户价值和企业绩效的角度来看,精益生产可以为企业的长期绩效改进提供战略指导,并为六西格玛管理的具体实施指明努力方向。理论上,六西格玛和精益生产可以从战略到战术全方位整合。

4、将两种管理模式中的培训方法和系统改进方法整合起来,可以实现更好的性能提升,从而加快流程、提高质量水平、减少流程浪费、消除流程波动,真正实现利润最大化和顾客满意的双赢目标,增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思想和方法体系的建立以及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的协调应用都将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四、结论

通过比较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管理在改进目标、工具、项目选择、运营周期、员工培训、组织结构等方面,可以发现它们的目标、理论基础、目的、过程改进方法和对人员的理解是相似的,只有在操作层面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并不是根本相反的,而是互补的。将它们结合起来可以使组织获得更好的绩效,并且两种模型的融合是可行的。

#精益生产 六西格玛#

我们的优势:

  • 快速回应,便捷沟通;
  • 丰富经验,灵活处理;
  • 全面完善的管理系统;
  • 全球网点,高性价比。


translate